特朗普的“诚意”与韩国的“轻松”
据报道,为争取参加“9·3”大阅兵的机会,特朗普政府使出浑身解数:不仅计划率企业团访华,还主动撤销对华乙烷出口限制,并恢复芯片设计软件出口。这些举措被外界视为美国为修复对华关系付出的“九牛二虎之力”。然而,就在美方竭力争取之际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7月2日的记者会上证实,中方已通过外交渠道询问韩国总统李在明能否出席阅兵。韩联社报道称,李在明在7月3日的记者会上回应“将尽快改善韩中关系”,而此前青瓦台消息显示,中方对李在明的邀请是“轻松获得”的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这种对比凸显了中韩关系的特殊性。10年前,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曾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阅兵,推动中韩关系进入“黄金期”;而如今,李在明作为进步派代表,同样展现出对华友好姿态。但与朴槿惠时期不同,当下的韩国正面临更复杂的地缘政治压力——美国要求其配合对华“脱钩断链”,甚至以军费分摊施压(特朗普曾要求韩国将军费提高至GDP的5%)。在此背景下,李在明的“轻松获邀”更显珍贵。
李在明的“实用外交”与韩国的困境
李在明的对华政策并非孤立事件。自就职以来,他已多次释放改善中韩关系的信号:一方面派议员代表团访华,另一方面任命知华派金民锡为总理(其中国留学经历曾被视为“亲华”障碍,但最终在国会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任命)。这些举动被韩媒解读为“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实用外交”——既呼应了韩国工商界对华合作的迫切需求(如“韩国商品难销中国”的困境),也试图摆脱尹锡悦政府时期“极端跪舔美日”的外交困局。
李在明(资料图)
然而,李在明的选择并非没有风险。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原计划7月10日访韩,却在李在明表态后突然取消行程,被外界视为美方对韩国的“警告”。更严峻的是,美韩同盟正面临多重考验: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战、军费分摊争议尚未解决,而李在明若进一步靠拢中国,可能激怒美国。正如分析指出,韩国“没有独立外交”,其政策始终受制于美国。
阅兵背后的中美博弈
“9·3”大阅兵的意义远超纪念活动本身。对中国而言,这是展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、强化国际秩序话语权的重要平台;对美国来说,则是遏制中国影响力的关键战场。特朗普政府不惜代价争取参会,正是为了对冲中俄朝在东北亚的合作态势。而韩国的“躺赢”邀请,则暴露了美国对盟友体系的掌控力正在减弱——即便如韩国这般“仆从国”,也能在中美间寻找自主空间。
李在明(资料图)
历史经验表明,美国擅长破坏地区合作。当年欧盟推动欧元时,美国通过南联盟战争制造动荡;如今中日韩若推进自贸区或亚元计划,必然遭遇美方阻挠。但李在明的选择或许证明,美国的霸权并非无懈可击。正如文中所言:“李在明是个聪明人,他应当有智慧与勇气。”若韩国能顶住美国压力,中韩关系的改善不仅将惠及两国经济(如芯片、旅游等领域合作),更可能为东北亚和平注入新动力。
从特朗普的“全力争取”到李在明的“轻松获邀”,这场阅兵外交博弈揭示了一个现实:在全球多极化趋势下,小国的战略自主性正逐步增强。韩国能否抓住这一机遇,在中美间走出一条平衡之路?答案或许就藏在李在明接下来的决策中。毕竟,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——当韩国选择独立外交时(如朴槿惠时期),它收获的是发展红利;而当它屈从于霸权时(如尹锡悦时期),换来的只有外交困境。这一次,李在明会做出怎样的选择?世界正拭目以待。